波动上涨两年多的光伏多晶硅价格行情,终于在2022年12月迎来拐点,这让下游电站运营商看到了曙光。
光伏产业链包括多晶硅、硅片、电池、组件和电站环节。过去两年,受多晶硅短缺,价格上涨影响,整个产业链上中下游冷热不均,悲喜不一。在“拥硅为王”时代,多晶硅企业赚得盆满钵满,而电池组件企业一度陷入亏损,不少电站运营商的建设项目被搁置。
如今,伴随着光伏市场新一轮供需变化,多晶硅、硅片和电池价格已经出现大幅降价,组件价格的下滑动作也刚启动,被搁置的项目也有望在2023年重启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最新统计,截至2021年底,国内多晶硅产能为52万吨,预期到2022年底和2023年其产能分别将超过100万吨/年和200万吨/年,两年时间内产能增长4倍。
在此背景下,光伏行业“拥硅为王”的时代已然宣告结束。在业内看来,2023年,价格回归理性将拉动全球更大规模的光伏需求,同时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利润必将重新分配。在产能过剩预期下,竞争会更加激烈,企业将依靠成本等优势竞争,同时海外贸易风险以及新的供应链问题仍值得关注。
2020年下半年以来,多晶硅短缺,价格飙涨,不仅光伏产业链内部矛盾一度激化,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终端需求。
回顾过去两年,光伏多晶硅价格的涨势惊人。2020年7月初,多晶硅价格维持在60元/千克左右,2022年突破300元/千克大关。粗略估计,两年时间,多晶硅价格涨幅已达400%。在此期间,签约长单、抢夺多晶硅、保障供应链安全,一度成为光伏市场的主旋律。
上游高价扑面而来,中下游持续承受价格传导的压力。例如,2021年,某光伏电池企业负责人在一份《关于光伏行业热点、难点问题座谈会的汇报材料》中,直指多晶硅龙头引导多晶硅按周定价,推升价格上涨。此外,在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上,电站运营商大吐苦水,表示收益不达标,光伏项目很难落地。
在此情形下,相关部门多次协调和呼吁光伏供应链协同发展。
2022年10月,根据工信部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、国家能源局(以下简称“三部门”)联合印发的《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》有关要求,三部门集体约谈了部分多晶硅骨干企业及行业机构,严厉打击光伏行业领域哄抬价格、垄断、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违规行为。随后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《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健康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》,鼓励多晶硅企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水平。
不过,在业内看来,这些行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光伏价格走向。当逐利的资本大规模进入多晶硅市场,供需关系发生变化,降价才成为必然。
特别是2021年以来,新、老玩家加速跨界或扩产多晶硅领域,这为价格拐点的出现打下实质性基础。2022年12月29日,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常务副会长林如海在2022年中国硅业大会上介绍了多晶硅供应情况:2021年国内多晶硅在产企业仅为13家,目前统计在建、拟建的新进企业达到22家。2022年多晶硅产能达到117万吨,预计2023年达到239万吨,2024年达到403万吨,2025年达到623万吨,届时可满足1800GW光伏需求量。
在供需因素影响下,光伏价格已经处在快速变动中。
事实上,多晶硅价格自进入2022年12月后已经出现价格松动,并从根本上带来硅片、电池价格的走跌。
2022年12月23日,两大光伏硅片龙头隆基绿能与TCL中环均发布硅片降价数据,其中隆基绿能硅片P型M10150μm厚度(182/247mm)报价5.40元/片,P型M6150μm厚度(166/223mm)报价4.54元/片,相比上次报价降幅27%。另外,2022年12月27日,通威股份旗下通威太阳能下调电池片价格,182mm、210mm(150μm厚度)的PERC电池价格分别为1.07元/瓦和1.06元/瓦,较上次报价分别下调19.55%和20.3%。
不过,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价格反应并不相同。
2022年12月30日,光伏组件一线企业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发表《董事长新年致辞:2023,让我们狠狠生长》一文,并表达了组件价格走势的观点:“关于价格,硅料(即多晶硅)涨400%的时候,组件有跟涨400%吗?赚钱要有德行,吃进去的会吐出来,自然规律,没什么。硅料跌了,组件会不会跟跌,大概率不会,或者说没有那么快反应,或者说不需要那么快反应。”
那么,究竟2023年从多晶硅到组件环节的价格将如何演绎?
按照PVInfoLink的价格分析,截至2022年12月28日,硅片主流价格在之前价格基础上继续下探,而且下跌幅度仍然剧烈,暂时未见止跌趋势。此外,随着组件厂家陆续完成2022年采购目标,对应电池片需求快速萎缩,当前依旧维持满产产出,使电池片价格下跌幅度加剧,甚至超越了硅片价格的跌幅。组件价格的下滑探底仅刚启动,2023年一季度可以预见每瓦为1.7~1.88元。
隆基绿能方面预测称,“2022年多晶硅最高价时,主流一线厂家的PERC单面组件报价突破2.1元/瓦,预计2023年的多晶硅下探至150元/千克以下,主流一线厂家报价预计会下探至1.7元/瓦。”
王磊的看法较为悲观。他认为,“2023年的组件价格有望下滑至1.4~1.5元/瓦。”
价格变动,必将带动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利润的重新分配。
众所周知,过去两年,多晶硅企业站上黄金风口,赚得盆满钵满,而电池组件企业一度陷入亏损。PVInfoLink分析认为,预期组件厂家利润水平将会得到修复回升,2023年光伏供应链各环节盈利水平将从近两年利润较高的硅料、硅片部分,逐渐分配回中下游电池组件。
在全球碳中和目标背景下,光伏价格下行必将刺激新的市场需求。在业内看来,相比2022年,2023年全球光伏市场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。
通威股份是2022年发力光伏组件市场的最大“鲇鱼”。2022年12月29日,通威股份旗下永祥股份战略发展总监丁晓科在2022年中国硅业大会上表示,“2022年预计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260GW左右,2023年有望达到380GW以上的装机水平,有条件冲到400GW。”
尽管市场预期变高,但由于新老玩家大规模扩张,引发了业内对光伏行业过剩风险的担忧,这也将产业带入新一轮市场竞争整合期。
丁晓科表示,在400GW光伏装机预期下,市场还存在过剩,当然也会有季节性明显改善。
李仙德在2022年光伏产业链供应论坛上提醒道:“行业的稳健发展肯定是需求平稳上升的拉动。短期内一些需求的暴增,在未来会引发产能过剩,然后过度竞争,到最后资本退出,这对整个行业的伤害非常大。”
此外,历经多晶硅供应紧张、价格飙涨的局面,供应链安全已经成为光伏行业普遍关心的问题。
标签: “拥硅为王”时代结束光伏进入新一轮市场周期、 光伏行业、 多晶硅、 光伏产业链、 硅片、 电池、